第十九章:惊见神射
自上次化解医堂危机后,飞鸿于孙策府中,一心筹备医堂事务,闲暇时也常钻研道医之术。周瑜则为江东大小军务奔波,频繁出入孙策府。
起初,周瑜与飞鸿的交流,不过是偶然碰面时的简短寒暄。一次,周瑜议事完毕,匆匆穿过花园,正巧遇上手持医书的飞鸿。彼时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飞鸿身上,勾勒出他修长的身形。周瑜抬眼望去,只见飞鸿身姿挺拔,气质温润如玉,面庞白皙,透着一股书卷气,双眸明亮而深邃,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如春日暖阳般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公瑾兄,匆忙至此,可是军务繁忙?”周瑜脚步不自觉地缓了下来,这独特的气质与亲和的笑容,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不禁多留意了几分,微笑回应:“正是,江东诸事繁杂,片刻不得闲。你呢,医堂筹备可还顺利?”简单几句对话,却似在彼此心间悄然种下交流的种子。
又一回,周瑜从孙策处出来,见飞鸿在小径徘徊,似在思索难题。周瑜不禁上前询问,飞鸿谈及对道医推广的一些想法,周瑜听闻后,有感而发:“乱世之中,百姓疾苦,若道医能广施,实乃大善。只是推行之路,恐多波折,需徐徐图之。”飞鸿点头称是,笑意盈盈地说道:“公瑾兄所言极是,还需从长计议。”二人就此稍作探讨,言语间,周瑜越发觉得飞鸿见解独到,对其欣赏又添几分。
此后,类似的偶然相遇逐渐增多,交流也愈发深入。
每日晨曦初露,飞鸿总会寻一偏僻角落练习射箭。她身着利落劲装,身姿矫健,宛如林间飞燕。只见她左手如托泰山般沉稳,右手似抱婴儿般轻柔地拉开长弓,目光锐利得如同猎鹰,紧紧锁定远处的箭靶。随着弓弦响动,利箭如流星般疾驰而去,精准地射中靶心,日复一日,练就了百步穿杨的高超箭术。
这日,周瑜议事结束后离开,路过那处角落,一阵密集的弓弦声吸引了他。循声望去,只见飞鸿专注射箭,动作一气呵成,连发数箭,箭箭稳稳命中靶心,最后一箭更是直接穿透百步外靶心上的原有箭杆。周瑜不禁脱口而出:“好箭法!”
飞鸿转头,见是周瑜,脸上微微泛起红晕,嘴角勾起一抹如春风拂面般的笑容,收起弓箭走上前:“公瑾兄,让你见笑了。练习射箭,一则为强身健体,二则想着若遇危险,也能多一分自保之力。”
周瑜眼中满是赞赏,再次细细打量眼前之人。飞鸿此刻额间微微沁汗,几缕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却无损其英气,反而更添几分不羁。身姿挺拔如松,气度不凡,既有医者的仁厚温和,又有习武之人的矫健果敢,实在让人惊叹。嘴上说道:“飞鸿,我早知你医术精湛,见解不凡,却不想你还有这般惊人的神射之技,许多军中将士都望尘莫及啊。”
飞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阴霾:“自幼便对射箭颇为喜爱,早年游历途中,曾凭借箭术自卫脱险,自那以后便从未间断练习,今日倒是让公瑾兄撞见了。”
周瑜兴致勃勃地拿起弓箭:“如此神技,我也忍不住技痒,不妨与你切磋一二,如何?”
飞鸿欣然应允。二人迅速摆好箭靶,依次张弓搭箭。周瑜身为东吴名将,箭术自是精湛绝伦,每一箭都稳稳射中靶心,尽显大将风范。飞鸿也不甘示弱,全神贯注,与周瑜你来我往,一时间,箭声嗖嗖,气氛热烈非凡。
然而,正当二人切磋正酣时,一名下人神色匆匆地跑来:“大都督,主公听闻您与飞鸿在此切磋箭术,正往此处而来。”
飞鸿心中猛地一惊,她女扮男装的秘密一旦被孙策察觉,必将惹来大祸。但她很快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与周瑜交换了一个眼神。周瑜微微点头,眼神坚定,示意她切莫慌乱。
不多时,孙策来到现场,看到二人正在射箭,不禁笑道:“我在府中便听闻这边箭声不断,原来是你二人在此切磋。”
周瑜笑着躬身行礼:“主公,偶然见飞鸿箭术高超,一时兴起,便与之一较高下。”
孙策将目光投向飞鸿,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哦?我只知你医术精湛,没想到箭术也如此出众。”
飞鸿镇定地躬身回答:“主公谬赞,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罢了,与公瑾兄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孙策微微点头:“如今这乱世,多一项本领总归是好的。”说罢,他目光在周瑜和飞鸿身上稍作停留,眼神意味深长,随后转身离去。
待孙策离开,飞鸿长舒了一口气。周瑜轻声安慰道:“莫怕,有我在。往后行事,咱们务必更加小心谨慎。”飞鸿感激地看了周瑜一眼,那笑容中多了几分依赖:“多亏有公瑾兄,若非你,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周瑜看着飞鸿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近之意,忍不住轻轻拍了拍飞鸿的肩膀:“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客气。”阳光洒下,映照着这对在复杂局势下相互扶持的挚友,而周瑜对飞鸿的感觉,也在不知不觉间愈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