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书吧 > 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 第109章 第 109 章

第109章 第 10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李显召众臣议事的大殿上,西域的捷报、张孝嵩请功的奏疏、还有郭元振请命的奏疏被一只只玉石镇纸压着,摆在皇帝面前的大案上。武三思、魏元忠以及一众朝廷高官悉数到场,连久久不出现在朝堂上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都出现了。

“西域的事情,你们已经吵了好几天了。”李显敲了敲桌子,打破了殿中的沉默,“宗卿,你一直说郭元振、洛北和突骑施勾结,阴谋叛乱,但你看看,牛师奖战死、吕守素被俘,整个安西确实只有他一支军队发挥了作用。倘若没有他,疏勒城一破,整个西域就会落入娑葛之手了。”

宗楚客愣住了,他怎么能想到,在大军败于娑葛之手的时候,这个洛北竟能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多年来纵横官场的政治素养让他不敢在此刻后退:

“陛下所说也正是臣疑惑之处,牛师奖将军战死、吕守素被俘,洛北身在于阗,不思救援,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绕道碎叶去?”

眼看宗楚客又在混淆视听,冯嘉宾即刻出列反驳:“陛下,臣到达西域,被俘是十一月初的事情,彼时娑葛已经兵发四镇,洛将军兵少将寡,若以己弱攻敌强,则连这支可用之兵也将失去。陛下,在那情形之下,奇袭突骑施牙帐,逼娑葛回援,乃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此事洛北已与臣商议过,臣也有奏折呈上。”

“竟有此事?”李显回望了一眼韦后,见她轻轻摇头,又把目光投向魏元忠:“魏相公职掌中书,你可见过这封奏折?”

魏元忠知道这是自己反扑的机会:“臣不曾见过,或许西域战事紧急,此疏直接上奏天听了?”

李显只得又命人召上官婉儿来:“昭容,你可曾见过这封奏折?”

上官婉儿高声应答:“臣妾没有见过,但西域诸奏章,臣妾与阳翟郡君褚沅共同处理,臣妾请传阳翟郡君褚沅询问。”

褚沅走进大殿的时候,已感到众人的目光都投在了自己的身上。面对这一双双或打量或威胁或冷漠的目光,她面如秋水,听完了魏元忠讲述的前因后果,才朗声道:

“回禀圣上,臣女与上官昭容一共处理了三十六封有关西域的奏折,其中没有冯中丞所说的这封奏折。”

这下众大臣都把目光投向了同为宰相的武三思和宗楚客身上——那目光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是不是你俩有意把冯嘉宾的奏折给淹了?”

宗楚客后背已经有些湿了:“微臣也没有见过这封奏折,还请冯中丞再想想,是否是使者一路颠簸,没有成功送到长安?”

冯嘉宾冷笑一声,他知道宗楚客这是在隐形地向他示好,但他对这位为自己私利陷他与数万将士的兵部尚书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微臣派来的使节就在长安!倘若圣上要查证,臣请召他前来当面对峙!”

眼看局面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武三思不得不说话了:“陛下,洛北绕道碎叶虽然已经奏折呈上,但未得到朝廷批复就私自出兵。这又是大过一件,因此,臣还是坚持召回洛北,不要再让他在西域领兵了。

他此言一出,殿中众人无不纷纷侧目:无他,毕竟武三思的这番话实在是太不要脸了。他的得力干将宗楚客亲自把冯嘉宾的奏折埋了,不让此事上达天听,他现在又来倒打一耙,说洛北违背命令私自出兵?

“三思,你这话说的可就过分了。”太平公主终于忍不住发言了:“昔年太宗命李靖征突厥,以太宗皇帝的天纵英才,尚没有时时刻刻要李靖回禀行程。难道你觉得宗楚客可以和太宗皇帝相比吗?”

“微臣不敢!”武三思即刻颔首道礼,武家随着女皇去世已经彻底失去了能依靠的参天大树,唯有眼前的太平公主既是李家的女儿,又是武家的儿媳,是武李两家的联结。他不敢彻底和太平公主撕破脸皮,“此事是宗楚客处事不周,臣请革去宗楚客兵部尚书职务,以儆效尤!”

李显的脸色变得好看了些,他看向魏元忠:“魏相公,你为左仆射兼中书令,你可赞成三思的决定?”

魏元忠曾做过李显的东宫官员,听得出李显这句话的意思是叫他退——武三思已经弃卒保车,表示愿意牺牲宗楚客,他也理应给武三思些面子,同意武三思所说的“洛北不听朝廷命令,便随意调动军队,是大过一件”的说法,就驴下坡,让武三思把洛北召回朝中。

这样,武三思的面子保全了,朝中关于西域的争端就能停止下来。

不错,这样的话,朝中人人友好,长安城里天下太平,但西域怎么办?

失去了洛北的制衡,西域就会落入娑葛之手,西域战事永无宁日,突厥、吐蕃绝对不会错失良机,他们会步步蚕食帝国的西陲边境,到了那个时候……长安城的边防压力将空前高涨。

魏元忠做了四十余年的直臣诤臣,却在神龙后,因为女皇临终前的一片拳拳之意,向武三思低尽了头,他坐视五王纷纷被迫害致死,任由武三思在朝中塞满了自己的人,到了今时今日,他的骄傲和原则不再允许他这样下去。

魏元忠一撩衣袍,跪倒在地:“陛下,臣有一请,还请陛下恩准。”

“哦?魏相公有何请?”李显难得见他这番模样,不由得起了三分好奇。

魏元忠叩首在地,高声道:“陛下不信郭元振和洛北的奏疏,不信冯中丞和张御史的奏疏,无非是因为郭、洛二人久在边境,怕他们不受节制。既然如此,臣请召回郭元振,臣愿意外放为安西大都护,辖制洛北!”

武三思神情一动——没提到你,你还自己凑上来了。他正要出列奏请皇帝,称魏元忠多番回护,定然也与洛北、郭元振有勾结。请皇帝一并处置。正要出列之时,却听到皇帝轻轻的一声叹息:

“魏相公,起来吧,你这又是何必呢?”

魏元忠不愿起身,依旧伏在地上:“臣曾以监军御史身份随李孝逸平徐敬业叛乱,才得天后赏识,拔擢臣为京官。臣虽年迈,昔年旧事却一日不曾忘怀。”

李显见他言辞恳切,显然也有几分动了真情,他望着这位旧部,深深叹息道:“可西域路遥苦寒……魏相公,你已经是七十岁上的人了。”

他的言下之意是,魏元忠这一去,极有可能死在途中。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臣以平徐敬业叛乱事起,也愿意在战阵中聊此残生。”魏元忠声音凛然,“臣愿抬自己的棺木出征,西域不收,绝不回军!”

武三思倒吸一口凉气,魏元忠这是玩命来了!

李显的脸上显出深深的怅然神色:“魏相公……你何必如此呢?”

“臣请陛下御准!”魏元忠不答话,又深深地向地叩首。

李显被他的这种态度深深地震撼了:“魏相公,你还是起来吧,朕……朕不召回郭元振和洛北就是了。”

这是皇帝在表明妥协。魏元忠老迈的双眼里盈满了泪水:“臣,谢主隆恩。”

“但西域的仗也不能完全靠他们两个去打。”李显沉吟片刻,还是准了武三思的请:“命周以悌为安西副都护,自领一军,前往西域参战。另命北庭都护、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招抚突骑施!”

武三思知道,这已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也叩首谢恩:“臣谢主隆恩。”

“三思、魏相公,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实在不愿意看到你们俩为了一个西域战事生分至此。”李显笑意盈盈,“这样吧,你们也不要谢朕了,各自叩首,结为兄弟吧!”

魏元忠懵在原地,压根不知道李显到底是什么意思。武三思却反应极快,立刻一揖到地:“兄长日后还要多多照拂小弟才是。”

“好。”李显挥了挥手,“这话说得倒像那么回事,魏相公,你也表表态吧,这件事情,你们要快快地翻过篇去,不许再提了!”

……

对西域的战事安排和李显荒唐的“约为兄弟”之举,立刻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中的百姓子弟将这段故事说来消遣,还以此为李显起了个绰号:“和事天子”。

在这些消息还未传到的多逻斯川一带,哥舒亶带领着他从孤舒州本部征来的五百兵马,与郭知运的三百于阗兵合流一处,正在安营扎寨。

“公子命我们在这里等候敌军。”郭知运在地图上比了又比,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干脆和哥舒亶一起骑马出去侦查情况,“可是,与咱们相临的拔悉蜜人是突厥的属国……按说,要是默啜真的要征发部队,应当从他们那里征起。但如今拔悉蜜人的部落一片祥和,敌军真的会来吗?”

哥舒亶望着拔悉蜜人营帐,又看了一眼郭知运,笑道:“知运,你还没习惯你家公子的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吗?与其担心敌人来不来,不如担心我们怎么阻击敌人。”他说罢,从马鞍上摸出一支羽箭,弯弓搭箭,向南边的密林中射出一箭:

“哪里的人?!大唐将军哥舒亶在此,投降不杀!”

郭知运也拔出兵刃,严阵以待,不一会儿,从密林中稀稀拉拉地走出来几个人,为首一人,跪倒在地,高声道:

“罪臣阿史那忠节,见过哥舒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