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书吧 > 红楼梦全真续本 > 第23章 绛珠泪尽情债终偿 神瑛缘错尘世梦残

第23章 绛珠泪尽情债终偿 神瑛缘错尘世梦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的居所。彼时,贾政、王夫人等一众长辈早已在屋内等候,众人围坐于一堂,屋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一番激烈的权衡利弊,各抒己见后,众人达成一致,认定无论要付出怎样高昂的代价,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回通灵宝玉,唯有如此,方能将宝玉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于是,贾琏亲自出马,精心挑选了一批价值连城、件件堪称稀世珍宝的礼物。怀揣着极为复杂且沉重的心情,他登上了前往北静王府的马车。此刻,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对此次北静王府之行的结果,充满了忐忑不安。他比谁都清楚,此番前去拜访北静王,绝非小事一桩,不仅与宝玉一人的命运走向息息相关,更是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贾府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稍有差池,一个不慎,便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足以让整个贾府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马车晃晃悠悠,一路颠簸,终于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北静王府的门口。贾琏深吸一口气,试图借此平复内心的波澜,而后缓缓走下马车。他抬手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确保没有一丝褶皱,而后微微侧身,示意身后的仆人稳稳挑好礼物。一切准备就绪,他这才迈着沉稳且坚定的步伐,神色庄重地踏入这座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府邸 。

一路随着王府侍从前行,不多时便来到大厅。见到北静王,贾琏急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说道:“王爷在上,草民贾琏这厢有礼了。我贾府如今深陷困境,宝玉失了通灵宝玉后,便如丢了魂魄一般,整个人痴傻疯癫,病情日益加重,家中上下忧心忡忡,日夜难安。听闻王爷处藏有那通灵宝玉,还望王爷大发慈悲,将宝玉归还,救救我那侄儿,贾府上下必定铭感五内,没齿难忘王爷大恩。”

北静王听后,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微笑,和声说道:“贾公子,不必如此多礼。通灵宝玉乃非凡神物,本就与贾府渊源颇深,归还给你们,自是在情理之中。只是,还有一事不得不提。老太妃曾言,若能得林姑娘为孙媳妇,实乃孙儿之幸。现听闻宝玉已然大婚,而黛玉姑娘尚未出阁,老太妃便有意撮合秦晋之好。林姑娘才情出众,品貌双全,倘若能成为本王的侧妃,那可真是本王的福气。”

贾琏听闻北静王这番话,脸色瞬间起了变化,原本从容的面庞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与为难。他低头沉吟,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沉思良久,终是鼓起勇气,双手抱拳,恭敬说道:“王爷,容我实言相告。黛玉姑娘自幼便在贾府与一众姐妹相伴,深居闺阁,生活习性早已熟悉府中一切。如今贸然要她出阁,嫁入王府,只怕她一时难以适应,心中也会有所抵触。”

北静王神色淡然,脸上挂着一抹和煦微笑,仿若早料到这般说辞,不紧不慢地说道:“贾公子不必为此忧虑。老太妃曾与林姑娘有过一面之缘,对她的性情可谓了如指掌。既然老太妃有此安排,必定是经过周全考量的。若黛玉姑娘有幸嫁入王府,本王定会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保她一生安稳无忧。还望贾公子回府之后,将本王这番心意,原原本本转达给政老爷 。”

贾琏心中沉甸甸的,满是不安与纠结。他深知此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一回贾府,他便马不停蹄,即刻将此事告知贾政与王夫人。三人围坐于堂,神色凝重,一番商议,时长良久。皆觉此事既关乎家族的无上荣誉,又与宝玉的命运紧紧相连,且宝玉已然大婚,黛玉迟早要出嫁,思索再三,终是带着几分复杂情绪,勉强喜乐有加应下此事。

贾琏缓缓地深吸一口气,似要将满心的沉重都一并吸入腹中,而后缓缓说道:“此事甚好,只是怕林姑娘不肯答应。”

王夫人眼眶早已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欲夺眶而出,她哽咽着,声音带着哭腔说道:“我实在是心疼黛玉这孩子啊,她原与宝玉情深意笃,无奈这般拆散他们,可家族的荣誉又怎能忽视,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啊? ”

贾政坐在一旁,眉头紧紧蹙起,神色凝重肃穆,沉声道:“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分马虎。我们必须深思熟虑、谨慎对待。黛玉这孩子向来聪慧懂事,我相信她能体谅我们的难处。”

筹划既定,贾琏便精心筹备起来,挑拣出一批丰厚贵重的礼物,郑重其事地踏上了前往北静王府的路途。北静王眼尖,远远望见他的身影,脸上瞬间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大步流星、热情洋溢地迎上前去。

“贾公子,可是带来了好消息?”北静王眼中满是期待,亲自引领贾琏步入大厅,又亲手为他斟上一杯香茗,热气腾腾的茶香袅袅升腾,弥漫在二人身侧。

贾琏双手恭敬地呈上拜帖,言辞恳切:“王爷,贾府上下经审慎商议,已然决定,愿应下这门亲事。”

北静王听闻,忍不住开怀大笑,喜悦之情如春日暖阳般四溢:“太好了!本王定不会辜负贾府的信任,必定倾心竭力,好好对待林姑娘。”言罢,他即刻唤来管家,神色庄重,从管家手中接过那块颇具传奇色彩的通灵宝玉,小心翼翼地交到贾琏手中。

贾琏双手接过通灵宝玉,触碰到那温润的质感,心中却无半分欣喜。他心里清楚,这宝玉虽能救宝玉于病痛,可接下来要面对的事,定会如狂风骤雨般,给黛玉带去巨大的伤痛。他抬眸,望向满脸笑意的北静王,忙起身,恭敬说道:“王爷,贾府既已应下亲事,往后诸多事宜,还需与王爷仔细谋划、从长计议。林姑娘心思细腻敏感,不知王爷打算何时正式将此事告知于她?”

北静王微微颔首,沉思片刻,说道:“此事确实不宜操之过急。本王打算先精心备下些见面礼,劳烦贾公子代为转交,好让林姑娘对本王先有个良好印象,再寻那恰当时机提亲,贾公子觉得这般安排如何?”

北静王面带微笑,语气亲和,接着说道:“听闻宝玉已然举行大婚之礼,实在是可喜可贺。只是本王近日忙于筹备春狩事宜,实在抽不出身,无法亲赴贾府道贺,还望贾公莫要见怪。不过,本王这里备下了两样物件,正是上次紫英向你们提及的‘汉宫春晓’围屏与‘自鸣钟’,稍后便安排下人送往贾府,权当是给宝玉大婚的补贺之礼。”

话锋一转,北静王神色凝重起来,说起先前暂存于贾府的两样物件——那硕大的“母珠”与“鲛绡帐” ,缓声说道:“这两件东西,本王想拿来作迎娶黛玉的聘礼。虽说算不上世间稀有的珍宝,可里头饱含的情意却深厚得很,还望贾府能收下。”说完,按旧礼吩咐下人呈上一批喜庆饰物、金银首饰等礼品。

北静王对黛玉的深情,从挑的聘礼里便能瞧出。他选大“母珠”与“鲛绡帐”作聘礼,可不是随便选的。大“母珠”圆润剔透,恰似黛玉的纯洁高贵;“鲛绡帐”质地轻盈,透着华丽,正显出黛玉在他心中的珍贵。这些礼物,论价值兴许比不上豪门世家那些贵重聘礼,可承载的却是北静王对黛玉炽热的倾慕与真心的追求。

北静王听说黛玉身子不好,久咳不愈,面露忧色,又拿出“香橼大药丸”、“大力补心丹”等良药,还送上与“母珠”相配的十二颗“子珠” ,叮嘱道:“要是有需要,能把这些子珠磨成粉吃,危急时候,这母珠也能碾碎入药。”

北静王这般安排,足见对黛玉的关怀与看重。他知道贾府向来注重传统礼仪,便照着旧礼送了不少金银首饰当礼品,既表对贾府的敬重,也带着对这门亲事的美好盼头。

贾琏听北静王说完,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欢喜。他晓得这份聘礼,可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而是北静王对黛玉的一片真心。当下,就和北静王商量选了个黄道吉日,细细筹划在春狩之前迎娶黛玉的事儿。事情谈妥,贾琏带着礼品和通灵宝玉,高高兴兴离开北静王府,盼着喜事快点来。

贾琏回贾府把事儿一说,众人听了都挺高兴。赶忙拿出通灵宝玉给宝玉戴上,又派人去请王太医。王太医仔细诊断后,说宝玉这病,是悲喜太过、冷暖没调理好、饮食没规律,忧愤憋在心里,使得正气不通,是内伤和外感都有的毛病。接着,王太医就按病情开了药。

到了晚上,宝玉服下汤药。二更过后,有了起色,嚷着要水喝。贾政、王夫人等人这才放下心,忙请薛姨妈带着宝钗到贾母那儿歇着,这边的事儿暂且按下不表 。

且说宝玉成家那日,黛玉在白日里已然昏睡过去,可心头尚有一丝微气,悠悠不绝,把个李纨和紫鹃急得,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竟缓缓缓过神来,微微睁开双眼,瞧模样似是想要喝水或喝汤。此时,雪雁已然不在身旁,唯有紫鹃和李纨守在左右。紫鹃赶忙端来一盏用桂圆汤调和的梨汁,拿小银匙小心翼翼地喂了黛玉两三匙。黛玉闭着眼,静静地养了一会儿神,只觉心中思绪似明似暗,混沌一片。

李纨见黛玉稍有缓和,心里头却犯起了嘀咕,暗忖这莫不是“回光返照”的迹象?不过瞧这情形,估计还能撑个半天时日。这般想着,李纨便回到稻香村,去料理了一番自己的事务。

这边黛玉再度睁开眼,环顾四周,只见只有紫鹃、奶妈以及几个小丫头在屋内,她便伸出一只手,紧紧攥住紫鹃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我怕是不中用了!你服侍我这些年,我原本指望咱们俩能一直相伴,可不想我……”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喘息,无奈之下,只得闭眼歇着。紫鹃见黛玉攥着自己的手,怎么也不肯松开,便也不敢随意挪动。她瞧着黛玉此时的气色,相较早半天似乎好了些,还当病情能有所回转,可一听黛玉这话,心瞬间凉了半截。

午后,黛玉像是突然积攒了力气,开口说道:“妹妹!在这偌大的地方,我竟没有一个能依靠的亲人。我身子向来洁净,你一定要让他们送我回家!”说罢,双眼再度闭上,不再言语。可她的手却攥得愈发紧了,呼吸也变得急促异常,出气多进气少,病情已然危急万分。

紫鹃见状,顿时慌了神,赶忙派人去请李纨过来。恰在此时,惜春来到此处。紫鹃瞧见惜春,好似抓到救命稻草,急忙轻声呼唤道:“三姑娘!快过来看看林姑娘吧!”话还没落音,泪水便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簌簌落下。

惜春赶忙快步走到黛玉身旁,伸手摸了摸她的手,只觉尚有温度,却透着丝丝凉意。再看黛玉的目光,已然散乱无神。

惜春和紫鹃正对着黛玉哭泣,一边让人端来水,准备给黛玉擦洗。就在这时,李纨急匆匆地走进来。三人刚碰面,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便在擦洗过程中,突然听到黛玉声嘶力竭地大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刚喊出“好”字,便浑身冷汗直冒,眼睛往上一翻,瞬间昏厥过去。

话说林黛玉自那日昏睡过去后,一缕香魂悠悠离体,她浑然不知自己究竟是否已死去。待再度醒来,却惊觉已离开了熟悉的潇湘馆,周遭白茫茫一片,完全辨不清身处何方。正满心惊疑、不知所措之时,忽闻迎面传来阵阵鼓乐之声,绣着精美华丽图案的旗帜猎猎作响,翠绿色的伞盖随风飘飘扬扬,朝着她这边而来 。

只见几个女童莲步轻移,上前恭敬行礼。其中一人与黛玉眉眼间竟有几分相似,脸上挂着盈盈笑意,问道:“姑娘近来可好?咱们分别已有好些年了,姑娘可还认得我?”黛玉闻言,细细打量眼前之人,只觉十分面熟,可一时半会儿,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名字,不由问道:“你究竟是谁?我好似确实在哪里见过你。”那人笑意更浓,轻声说道:“我是晴雯呀,姑娘怎就忘了?”

黛玉听到“晴雯”二字,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活泼灵动的熟悉身影。她难以置信地盯着晴雯,眼中满是惊讶。晴雯见状,笑着解释:“没错,姑娘,我正是晴雯。往昔在贾府,咱们一同度过了多少欢乐时光。”黛玉终于彻底想起了晴雯,情绪激动,一把紧紧握住晴雯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

黛玉虽认出了晴雯,可心中的惊讶与疑惑却愈发强烈,问道:“你不是那年就离世了吗?怎么会在这儿?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晴雯耐心答道:“此地唤作太虚幻境,是天仙们的极乐世界。我们奉警幻仙姑之命,备好彩轿,专程来迎接姑娘。”

黛玉又道:“我并不认识什么警幻仙姑,为何要接我去?”晴雯摇了摇头,神秘兮兮地说:“这是天机,等见了警幻仙姑,姑娘自然就清楚了。”黛玉还欲再问,晴雯只是重复着“天机不可泄露,见了便知”。

黛玉心想,既有这般鼓乐接引,此地想必是天仙福地,且看他们究竟要将自己抬往何处。

一路上,众人浩浩荡荡前行。远远地,便能望见一座石头牌坊,那牌坊雕琢得玲珑剔透,上面横书着斗大的四个金字——“太虚幻境”。两旁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一座金碧辉煌的宫门便映入眼帘,门上方高悬一匾,同样横书四个金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