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书吧 > 三国乱世红颜劫 > 第53章 第53章-皖城捷报

第53章 第53章-皖城捷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皖城风云起,东吴展锋芒

晨曦初绽,那微弱的光芒似不屈的勇者,奋力穿透厚重晨雾,轻柔地洒落在东吴营帐之上。营中已然一片忙碌之景,士兵们在将领的指挥下,精神抖擞地进行着最后的战前准备。打磨兵器的“霍霍”声,仿佛是即将奏响的战歌前奏;战马的嘶鸣声,似在宣泄着对战斗的渴望;将领们的呼喝声,如同洪钟般响彻营地,交织在一起,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渲染出浓烈的紧张氛围。

孙策身披战甲,身姿挺拔地立于营帐前。那战甲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且慑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厮杀。他目光如电,坚定地望向皖城方向,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志在必得的决然,恰似那即将划破长空的利剑。周瑜迈着沉稳的步伐,快步趋前,拱手作揖,神色恭敬且严肃地禀道:“主公,诸事俱已筹备妥当,只待主公一声令下,我军便可即刻出兵,直捣皖城。”孙策微微颔首,下颌线条坚毅如铁,他下意识地紧握腰间剑柄,那有力的手掌仿佛能赋予宝剑无尽力量,随后沉声道:“好!今日定要让那刘勋明白,皖城绝非他能长久盘踞之地。我江东儿郎,定要在皖城扬威立万!”

一声令下,东吴大军如汹涌潮水般迅速开拔。孙贲、孙辅领八千精兵,仿若暗夜中的鬼魅,借着彭泽一带复杂的地形,悄然潜行至彭泽,成功截断刘勋退路。孙策与周瑜则亲率两万精锐,果断弃舟登岸,向着皖城急速奔袭而去,那气势,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行军途中,队伍疾行如风,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恰似一条蜿蜒奔腾的黄龙,滚滚向前。士兵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胜利的征程上,皆怀揣着必胜的信念。此前,周瑜精心布局,派遣细作在皖城周边布下重重迷阵。细作先是巧妙地在刘勋军营附近的村落中,与那些和刘勋军中常有往来的商贩、流民接触,有意无意地提及上缭诸县富足无比,且山贼正欲劫其粮草之事。为了让这消息更具可信度,细作们煞费苦心,巧妙伪造了山贼往来书信,故意让刘勋细作截获。书信中详细谋划劫粮路线与时机,特意将劫粮地点选在刘勋一直梦寐以求染指的上缭要道。同时,在书信中留下些许看似无意的破绽,比如提及的山贼人数与当地传闻略有出入,劫粮时间与当地节气习俗稍有冲突。这些破绽看似微小,却恰好契合刘勋贪功且多疑的性格。刘勋得到书信后,反复权衡,内心纠结万分。他招来谋士商议,谋士们看法不一,有人劝他小心有诈,莫要轻举妄动,此乃陷阱的可能性极大;有人则认为这是扩充势力、获取粮草的绝佳机会,不可错过,毕竟上缭的财富近在咫尺。刘勋在贪念与疑虑之间反复挣扎,最终,在贪功的强烈驱使下,决定亲自率军去围剿所谓“山贼”,只留部将坚守皖城。

东吴这边,细作日夜紧盯刘勋动向,待确认其中计、皖城兵力分散后,快马加鞭传信于孙策与周瑜。二人得知时机已到,相视一眼,眼神中皆透着兴奋与果断,遂催动大军,加速前行。

当东吴大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皖城之下时,城中守军顿时乱作一团。皖城守将站在高大险峻的城墙上,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东吴大军,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所有血色。他深知皖城如今兵力空虚,心中懊悔不已,却也只能强作镇定,匆忙指挥守军抵抗。

孙策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挥舞,恰似蛟龙出海,锐不可当。他高声呼喝:“将士们,随我破城!今日定要踏平皖城!”那声音如同雷霆般在战场上空炸响,激励着每一位东吴士兵。周瑜则在后方从容指挥,神色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度着攻城事宜,犹如一位掌控全局的弈者。此时,天空中乌云渐渐聚集,如墨般浓重,一场暴雨似乎即将倾盆而下,为这场战斗更添几分肃杀之气。战鼓擂动,如天际闷雷,喊杀声震天,似要冲破云霄。

东吴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爬。刘勋军在城墙上拼死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密集落下。不少东吴士兵不幸中箭,惨叫着从云梯坠落,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但后续士兵毫不畏惧,依旧如潮水般继续攀爬,那前赴后继的身影,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破城的决心。

刘勋军又以巨石、滚油砸下,妄图阻止东吴进攻。巨石裹挟着千钧之力呼啸而下,砸在云梯上,木屑飞溅;滚烫的滚油泼洒,所到之处一片凄厉惨叫。东吴士兵们灵活躲避,用盾牌抵挡,有人还以弓箭还击,压制城上曹军。然而,狂风突然大作,那狂风犹如一头暴怒的猛兽,肆虐着战场。使得东吴士兵射出的箭矢方向偏移,攻城节奏一度受阻。

周瑜见状,立刻敏锐地做出反应,他目光如炬,迅速派人通知各队调整战术。他高声呼喊,声音盖过狂风的呼啸:“利用风势,弓箭手集中火力压制城墙上左侧的敌军,为攀爬云梯的兄弟们创造机会!”同时,他又指挥弩箭手变换位置,寻找最佳射击角度,务必给城上敌军最大的打击。

孙策也亲自带领一队精锐,冒着危险靠近城门,试图寻找机会破门。他身先士卒,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穿梭在敌军的箭矢之间。就在这时,皖城守将想出一条计策,他让士兵们推出数架投石车,向着东吴大军密集处投掷巨石。一时间,巨石如流星般落下,东吴军中一阵混乱,不少士兵被砸中受伤。凄厉的惨叫和沉闷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惊胆寒。

孙策见此情景,大声呼喊:“将士们莫慌!分散开来,莫要聚集!”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战场上回荡,给慌乱中的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他迅速指挥手下将士用盾牌组成防御阵形,缓缓向前推进。那盾牌组成的防线,犹如一座移动的堡垒,坚不可摧。周瑜迅速调整策略,命令弩箭手集中攻击刘军投石车。弩箭手们全神贯注,瞄准目标,万箭齐发。经过一番激烈交锋,刘勋军投石车被成功摧毁,巨大的投石车在箭雨的洗礼下,轰然倒塌,扬起一片尘土。

孙策一枪挑落一名刘勋军将领,振臂高呼:“我军英勇,何惧此敌!破城之日,论功行赏!”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士气大振,愈加勇猛。狂风渐渐停歇,天空中豆大的雨点开始落下,地面变得泥泞不堪,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东吴士兵的进攻步伐。他们在雨中奋勇厮杀,雨水混合着血水,流淌在战场上。

东吴的工兵们趁着混乱,冒着箭雨,艰难地将攻城槌推到城门下。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呼喊,攻城槌一次次撞击着城门,城门发出沉闷的响声,木屑飞溅。城上的刘勋军见状,试图用火箭点燃攻城槌,周瑜早有防备,指挥士兵用事先准备好的湿布覆盖攻城槌,使其无法被点燃。那湿布在雨中湿透,紧紧地包裹着攻城槌,如同给它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经过一番苦战,城门终于被攻破,东吴大军如猛虎入羊群,涌入城中。刘勋军虽做困兽之斗,但已无力回天。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东吴士兵们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出色的战斗技巧,逐步肃清城内的刘勋军。

孙策身先士卒,在街巷中与刘勋军短兵相接,他的长枪如龙蛇般舞动,所到之处,刘勋军纷纷倒下。周瑜则在后方指挥调度,确保各路人马紧密配合,不给刘勋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皖城顺利被东吴攻取。

城中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孙策站在城头,望着飘扬的东吴军旗,雨水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脸上露出欣慰笑容。此役,东吴大获全胜,不仅俘获刘勋家眷及旧部三万余人,还缴获大量粮草辎重。

消息传回江东,整个江东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呼雀跃。老人们感慨东吴的崛起,年轻人们则对未来充满希望,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军旅,为东吴的繁荣贡献力量。

而刘勋得知皖城失守的消息后,正身处围剿“山贼”的途中。他望着阴沉的天空,懊悔不已,手中的马鞭狠狠地抽在地上。身边的残兵败将们垂头丧气,士气低落。他深知自己中了孙策之计,如今大势已去,再难挽回局面。此时,天空中乌云愈发浓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似在为他的惨败奏响悲歌。

刘勋仰天长叹,声音中满是不甘与绝望:“我刘勋一世英名,竟毁于这等算计!”说罢,他看着身边仅存的寥寥数人,心灰意冷,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思考退路。然而,四面楚歌的境地让他毫无胜算,孙贲、孙辅早已在彭泽截断他的归路,此刻,刘勋犹如困兽,插翅难逃。

而在皖城,孙策与周瑜正在城中安抚百姓。孙策亲自登上高台,对着城中百姓高声说道:“父老乡亲们,刘勋残暴,鱼肉百姓,如今我东吴大军已破皖城,定不会让诸位再受苦难。往后,皖城便在我东吴庇佑之下,大家可安心生活!”百姓们听闻,纷纷跪地叩谢,欢呼声此起彼伏。

周瑜则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宜,整顿军纪,严禁士兵扰民。他深知,想要真正稳固皖城,赢得民心至关重要。同时,他还着手清理战场,统计伤亡人数,安排救治伤员。望着城中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周瑜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又隐隐担忧着未来的局势。

孙策走到周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公瑾,此番能顺利拿下皖城,多亏你运筹帷幄。”周瑜拱手回礼,谦逊道:“主公英勇,将士用命,瑜不过略施小计罢了。只是,刘勋虽败,但袁术旧部势力仍在,周边诸侯也虎视眈眈,我等还需早做打算。”孙策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说道:“不错,皖城只是第一步,我要让这江东大地,尽归我孙氏之手!”

雨渐渐停歇,天边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皖城上空。东吴大军在城中整顿几日,补充粮草,安抚民心后,准备继续踏上征程,为东吴的霸业开疆拓土。皖城之战,只是他们辉煌篇章中的一页,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荣耀,等待着孙策、周瑜以及东吴的将士们去书写。(正文结束)

★★★★★★

《皖城大捷》

东吴壮志破坚城,妙计频施鬼魅行。

彭泽伏兵断退路,皖城铁骑踏征程。

风狂雨骤刀光闪,将勇兵雄气势宏。

破敌凯旋旗帜展,江东霸业始新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