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书吧 > [红楼]高门悍妻 > 第34章 第 34 章

第34章 第 3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秋天已经过半,到了贾政的生日。

宁、荣两个府的人便开始串门,大办酒席,抬台唱戏,非常热闹。

李莞带着柔姐儿跟柔姐儿的奶妈,在旁当着吃瓜群众。

贾珠往江南去了,算着日子也快回了。不过,这种社交场合,贾珠不在也好。省得贾政要跟贾珠引见某位“重要人物”时,被贾珠甩冷脸,父子之间又起硝烟。

忽然,有门吏急匆匆地来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降旨!”

贾赦、贾政等人不知道降的是什么旨,面上浮现肉眼可见的惊吓表情。

府里的鼓乐戏文立刻停了,酒席也撤了。摆上香案,一行人“噗通”一下跪在了大门口迎着夏太监。

这个被称作夏老爷的太监,叫夏守忠。他的职称是,六宫都太监,也就是太监总管,换句话,就是太监里的头儿。

夏太监在太上皇时期就在宫里,当时只是一个小头目。当今圣上登基后,将其提成了众太监之首。此后,夏太监出现在贾家人面前时,就是一副呼风唤雨的样子。

不过,李莞从贾珠口中对当今皇上的了解,皇上是个很能忍的人。因为太上皇的存在,很多现在春风得意的人,皇上其实并不乐见,只是隐忍不发。

这位夏太监的格调高得很。他乘着大马而来,前后左右拥着许多内监跟从。他既没有带着诏书、敕书,还一直把马骑到了荣府的屋檐前才下马。

一般人来拜见,都是在大门外就下马了,以示礼貌。而这位夏太监,直接把马骑到人家屋檐底下,顶着趴在面前的贾赦、贾政面前下马,很是自高自大。

在小事上就开始作的人,往往走不长远。李莞并不认为,这位夏太监的处事态度,能助他一直风光下去。

夏太监满面笑容,皮笑肉不笑的那种。他走进厅内,立在南面,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

李莞瞧见趴地上跪着的公公贾政,他两手一软,还颤了那么一下。侧脸上挂着的汗珠都有绿豆那么大,顺着脸颊往下直滴。瞧把他给吓得。

那夏太监说完,不吃茶,乘了马就走。

贾政、贾赦不知道是什么事,就像大祸临头,失了魂一般。

要说这夏太监,真是不地道。因为贾元春在宫里当宫女,夏太监跟贾家并不是头回打交道。以往夏太监来,哪次不是跟贾政一行人拉扯很久才走。至于拉扯了些什么东西,自然是黄白之物。

据李莞的了解,贾家为了元春的前途,就给夏太监就送过好几次大面额的银票,每次都是一千两、两千两这类面额。

这笔钱原来还是公中的银子在出。邢夫人那边是顶不乐意的。但是王夫人管家期间,邢夫人只能心里憋着。后来李莞掌家,邢夫人为了打点太监的钱谁来出,就闹过。

最后一次打点夏太监的钱,是公中、老太太私库一起给出的,邢夫人也就没说话了。

也就是说,夏太监这些年拿了贾家的,不说万两银子,大几千两绝对是有的。

现在夏太监来宣诏,连具体什么事都不说。李莞不信夏太监不知道皇上对贾家的具体旨意。

夏太监明摆着,我知道,但我不讲,你们自己猜去。

拿了银子,又来吓唬人。也是够损的。

李莞并不慌,因为有贾珠在,天塌不下来。而且夏太监卖这个关子,多少有些欲扬先抑的感觉,不然怎么感觉他一直在杀贾家的威风呢。

贾政、贾赦忙换朝服,入宫面圣。

贾母等合家人,皆是惶惶不定,心神不定地在大堂廊下站着,不停让人飞马来往去报信。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赖大等三四个老管家,气喘吁吁地从仪门,也就是正门跑进来报喜。“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

那几个人说不清什么事,贾母直接把她最信赖的老管家赖大唤进来,详细寻问。

原来是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赖大又说,老爷往东宫去了,让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元春封妃并不陌生。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电视剧,都会看到的名场面。

奇就奇在,贾政往东宫去做什么?

东宫是历代太子的居所。

李莞心下警觉,她的公公贾政,假正经,是不是去东宫作妖了。但是据说中宫太子是皇上登基之后嫡出的贵子,年龄不大就是。

过去贾家在太上皇时期就押宝太子。太子被指认谋反,太子的几个心腹重臣早就跟着废太子白茫茫了,这会儿坟头草都不知道长了多高。也就是贾家男丁不济,不入流,捧脚跟都没捧太上,免了当际就遭殃。

这会儿贾元春封妃,贾政不但不吸取前朝教训,反而立刻去东宫示好,是很不应该的。

用贾珠的话说,人犯错的威力,跟人能力大小有关。能力大的,做错了事,后果很严重。能力小的,若是做错事,影响力反而小些。

在李莞看来,贾政这会儿急吼吼跟东宫示好,就是个笑话。

不过,元春封妃终究是喜事儿。贾母带着身上有诰命的女眷,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莞,乘了五乘大轿,按年龄的顺序入朝。

若论诰命的品级,又不是上述顺序。

女眷的诰命是根据其夫君的官职来的。贾母属于超品,邢夫人是一品,王夫人是五品,尤氏是三品,李莞是四品。

也就是说,贾珠现在比他爹贾政的官还做得高。所以,贾政平日在家里的那些小白眼,冷嘲热讽,要是给外人看见了,也可以说是以下犯上。

当然,贾家怎么说也是一个长幼礼仪分明的百年大家。

李莞的年龄是这几人中最小的。她坐在最后边的轿子里,欣赏紫荆城的风光。

皇宫很气派,高高的墙,宽广的天,金璧雕栏,满目璀璨。

贾赦、贾珍也换了朝服,带着贾蓉、贾蔷侍奉在贾母的轿子旁。他们是走着的。

待到领旨谢恩一应完毕,已经到了下午。皇帝年轻英俊、皇后端庄明艳。因为不能直接抬头看,李莞只能从余光中得到大概的印象。

诸礼已罢,贾家诸人打道回府。

却在白玉阶前,遇到穿一身明黄色衣服的小孩。

跟随在其后的是一群太监。

为首的太监喊着:“太子殿下,您慢着点儿。”

刚刚贾政拜谒东宫,就是跟大约三岁的太子殿下拉关系去了?

大概,这就是贾政这些人,依旧一直活跃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原因。因为作派实在不入流……以至于太上皇当年倒先废太子的太傅这些重臣时,压根就没想到贾家,以及同样不入流的四王八公后裔。

贾家一行人对太子行拜礼。

小太子只是看了看这群人,就跑开了。忽而在这群人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人。

那人在看他,眼中没有他常见的或巴结或讨好或畏惧。她就是那样淡淡地看着,像在看隔世之人。

小太子觉得她是好看的,可惜是个大人,要是个小孩子该多好呀。

李莞一行人归来,先到宁国府送尤氏,又回荣国府。所遇之人莫不欣然踊跃,脸上还有得意之色,喜笑颜开。

贾家继宁、荣国公后,又出了个贵妃。一时间,如烈火烹油,繁鼎至极。

贾珠闻讯,从江南打道回府。

跟着他回的,还有李莞盼望依旧的林妹妹。

先遣人来报信:珠大爷跟林姑娘明日就可到家。

黛玉此次跟贾珠来荣国府,主要是来看望今年刚出生的小侄女儿,更来看望贾老太太。此外,也替父母为元春封妃,送份贺礼。

贾敏则跟林家幼弟待林如海来京述职时再来。

如今的荣国府,有贾珠夫妻盯着,贾敏一家都愿意回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林妹妹盼来了。

李莞一家很高兴,老太太拉着黛玉说个不停。

宝玉一阵没见黛玉,见其出落得更加超逸,更是心中欢喜。

也有人反应淡淡,比王夫人。有人面上高兴,心里不高兴,比如薛姨妈。

黛玉并不太在意她们。就像大嫂子说的,不值得的事情上,不值得费心神。

看到刚刚出生的可爱的小侄女,黛玉一扫旅途疲惫。小侄女是个胖丫头,身上的肉褶子一圈一圈的。黛玉的心都被她萌化了。

黛玉给她套上一个金镶玉的项圈。

“林姑娘,这可使不得,太贵重了。”李莞道。

“大嫂子,这是我母亲的心意。都是一家人,不用客道。”黛玉捏着柔姐儿软乎乎的小手道。

一家人,嗯~这话李莞爱听。“那我就不跟姑娘客气了。”

*

大漠风起,黄沙遮天蔽日。

“将军,小股敌人已经被打退了,我们回去吧。”

李岩望着远处敌军丢弃的盔甲,准备勒马回走,但见一小丛白影在晃动。“等等”

少年将军提起弓箭,半眯着眼睛,对准那晃动的白影。片刻,他又放下了弓。

原来,是只白色的小狐狸。

挺漂亮的,毛色纯正,适合做宠物饲养。他想,她见了,该多高兴啊。

大队人马调转方向,回营开拔。为首的少年将军,在无垠的荒漠黄沙中,依旧精神昂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