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送殡的一路非常热闹。贾赦、贾政、贾珍等贾家有官身的男丁在一块儿,往各家祭棚一一拜会、答谢。
而贾珠一直跟李莞在一块儿。
贾政对此很是不满,远远地跟贾珠眼神对上,便白了贾珠一眼。李莞仿佛能听到贾政平日挂在嘴边的一句“哼”。
贾珠只当做看不见,对身边的李莞嘘寒问暖:“娘子你累不累?”
李莞望着远处,贾政那群人在互相热烈的寒暄,不时还露出葬礼上不适合出现的笑容。
“有点儿了。”李莞道。其实也不是很累,也不用她做具体的事。就是看到贾政跟贾珠,这对有着不同官场社交圈子的父子,互相搓磨,李莞想跟贾珠避开。
“那我陪娘子到车上休息吧。”贾珠道。
车帘子一拉,隔开外面的世界,也清净。
外边跟贾政现在交往的这些官员、或者四王八公子弟,都属于太上皇的旧臣。也是当初支持义忠亲王的那波人。后来,义忠亲王坏了事,从太子位置上被废,几个位高权重的坚决支持者当时就倒了大霉。外边那群人其实在当时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所以暂时没有动他们。
当今皇上原来是个不得宠的皇子,平素也是一副吃斋念佛、清心寡欲的样子,反而避了祸。后来,太上皇年纪大了,重病一次,当今圣上在京侍疾,就那次捡了漏,监国后就直接登基了。
这就是这个朝代既有皇上,又有太上皇的原因。
目前皇上重用的是两批人,一批人是他潜邸时期的旧人,另一批则是通过科考和博学鸿儒选拔出来的有学之仕。贾珠属于后者。
无论是今上潜邸出来的旧臣,还是通过选拔出来的官员,对太上皇的人的态度都是防范和疏远。贾珠对他的父亲贾政就是这个态度。
所以,贾珠跟贾政父子间的矛盾,在他科考高中被纳入当今圣上麾下时,就注定了。
这十来年里,贾珠觉得他爹贾政目光短浅,贾政又觉得他儿子贾珠数典忘祖。贾珠在家时,父子间的争执就没有断过。反而贾珠出门在外,或者贾政外放时,家里倒是消停一些。
“有时候真想在南边不回了,置个宅子,把你们娘儿三接过去。咱自己过。还有老太太。”贾珠说着气话。
“那宝玉呢?”李莞问。李莞知道贾珠很疼宝玉。
“宝玉也带着。”贾珠道。
李莞道:“那便是要把太太,太太房里的丫鬟婆子,宝玉房里的丫鬟,还有梨香院薛姨妈一家,哦,还有史家的大妹妹湘云跟伺候她的丫鬟婆子都一起带去。”
“……”贾珠被噎住,半晌吐出一句,“难啊。”
一起生活了十来年,李莞了解贾珠。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把血脉间的亲情看得很重。所以,他跟贾政、王夫人长久以来的分歧,对他是有心理负担的。只是贾珠一直不说。
人背负太多,就会累。
“照我说,也不难。”李莞道。
贾珠好奇道:“怎么个不难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法。不值得的事,便不值得空耗心思。”李莞道,“温柔和善良,留给值得的人。”
*
太阳高挂之时,送殡对队伍出城,直奔铁槛寺大路而行。
走到半路,载着宝玉的那辆马车停下了。王熙凤跟宝玉在一块儿。李莞是怕王熙凤那里又出幺蛾子,秦氏丧葬期间,一直让素云在旁盯着她,美其名曰跟王熙凤帮忙。
秦氏丧期里,王熙凤可是出足了风头。荣府里的人当然知道,是因为珠大奶奶生养,琏二奶奶才代管家。但是外边搞不清楚情况的,还以为王熙凤不但是荣国府的二奶奶,宁国府管家也指着她。
因此,李莞让素云把王熙凤给盯紧了,别让外边的烂事儿给找上她了。
李莞、贾珠的马车跟着诸人,送灵到铁槛寺后,便回了荣国府。
贾兰这两日受了些风寒,李莞没让他跟着去。而且贾政、王夫人压根就不重视贾兰,以至于兰哥儿没去,也没有问。
李莞回来后,照顾贾兰吃了药,又问了柔淑的乳母。家中一应安好,两口子晨起太早,便歇了午觉。
李莞一觉睡醒。贾府跟去送葬的诸人都回了,但素云还没有回。
贾母房里的鸳鸯来传话,说宝玉跟王熙凤在铁槛寺住下了。素云跟着琏二奶奶,因此,素云也没有回。
且说素云跟王熙凤下榻铁槛寺,是因为王熙凤还有事情没有张罗完。宝玉闹着要在那儿玩,也不肯回。秦钟近日跟着宝玉一起读书,他俩也在一块儿。
因此,王熙凤、宝玉、秦钟,还有素云,便在铁槛寺住了一宿。
素云第二天回来后,就告诉了李莞两个大八卦。
贾珠忙政务去了,贾兰在书房念书,柔姐儿被奶妈抱在院子里晒太阳。
李莞在屋里听着素云跟她讲事情。
素云道:“可给大奶奶猜中了。果然有人奔着琏二奶奶去了。
琏二奶奶嫌铁槛寺嘈杂,便带着我们几个去附近的馒头庵下榻。那馒头庵,就是以前的水月寺。因寺里馒头做的好吃,就管叫馒头庵了。
当天,馒头庵里的一个老尼姑,便拿着一件风尘之事,让琏二奶奶当判官。”
李莞奇道:“哦?尼姑庵里怎也有风尘之事?”
素云道:“大奶奶,您听我道来。那老尼姑,原来是别的庵里去的。她当地有个张姓大财主,财主家有个叫金哥的女儿。那金哥在进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就看上了金哥,打发人去求亲。不想金哥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礼。张家既怕守备不肯退亲,李公子又执意求娶。守备花了钱送了聘礼,知道这事儿后,跟张家正打官司在。”
李莞听来听去,弄明白了,两个官宦人家,同时要娶一个叫金哥的女孩儿,还在闹官司。“可这干贾家什么事儿?”
素云道:“这老尼来搭线,找上了我们琏二奶奶。让求老爷和太太,找守备说说,把亲给退了。说守备的上级,什么长安节度使云老爷跟我们府里有旧。”
李莞奇道:“老爷、太太、琏二奶奶是这么热心快肠的人?”
素云伸手,比出三根手指头。“三千两。”
李莞咋舌。普通一户人家一年开销在二十两银子左右。三千两相当于普通人家过150年的生活费啊!贾家的调节费还真是天价。说个不好听的,这哪里是调节,分明是仗势欺人加敛财罢了。
“当初薛蟠跟冯公子争香菱时,还出过人命案子。”李莞忙拉着素云的袖子问:“那老尼应了?”
素云道:“大奶奶别急。老尼本来是要应的,张家不缺钱,这些钱拿得出来。
但是奴婢觉得,若是真心诚意做和事佬,也就罢了。牵扯这么多钱,奴婢心里不踏实。再说这事儿跟贾家没有任何关系。
大奶奶您又嘱咐过奴婢,不要让琏二奶奶在这时候惹事儿。奴婢就把这个事情搅黄了。”
李莞问:“你是怎么办到的?”
素云道:“奴婢听了这事儿后,在外一个劲儿的咳嗽。琏二奶奶听了也不敢说什么。那老尼是个人精儿,见琏二奶奶还要看一个丫鬟的眼色,便说这事儿也可以缓缓。
奴婢夜里又在琏二奶奶的房门口烧了一盆子纸钱。今早就跟琏二奶奶回来了。”
李莞叹服,烧纸钱,可以的。
李莞道:“说姻缘有媒婆,断官司有县老爷。为了三千两,贾家掺和进去,说成狗拿耗子,都臊得慌。回头我再跟凤哥儿说说。”
素云道:“还有一个事儿,也是奴婢看到的。”
素云在李莞耳边低语几句。
原来是秦钟跟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智能儿好上了。
因为荣府有时会做法事,那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李莞也认得她,秀秀气气的一个小姑娘,见人就问好。
既然秦钟跟智能儿自由恋爱了,说明秦钟跟宝玉不是断袖关系嘛。可见贾菌说宝玉是断袖,都是没有的事。
李莞觉得,宝玉跟同性男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的很要好的关系而已。
至于,张财主家女儿是嫁守备公子,还是嫁李小衙内,都是馒头庵的老尼姑前单位遇到的事儿了,扯太远,又不认识。谁知道张家小姐到底想嫁谁,免得越掺和越乱。
智能儿的事,倒是可以成全一下。
李莞对素云道:“你带些银两,去馒头庵找智能儿。问智能儿愿不愿意嫁给秦钟,如果愿意,珠大奶奶给嫁妆,先还俗,等秦家过了丧期,再办。”
素云叹道:“智能儿修了几辈子福,遇到我们大奶奶。”
李莞道:“你的嫁妆我也备好了,可是看上谁了?”
素云携着李莞的袖子道:“素云一辈子都要跟着大奶奶。”
李莞道:“一辈子啊,这么久。等我老了还想到处爬山玩水呢。”
素云道:“那奴婢练好腿脚,跟大奶奶一起爬山涉水。”
李莞把素云推出门外:“快去看看厨房,姑奶奶,也不能为省我一份嫁妆,就一口谈终身了嘛。”
话说秦钟跟智能儿的事有李莞做主,秦钟的父亲秦业也没太干涉。
宝玉跟秦钟好了一阵,周期性厌学又开始了。秦钟就被秦业接了回去,待翻年后跟智能儿成亲。
日子悠悠地过着,李莞收到扬州来的信。黛玉说已经帮香菱找到父母了,还说年底要回来看她们及新添的小侄女儿。
窗外的桃树结了一树的桃子,这年已经到了盛夏。